今年,因为教师,我又一次去了野猪殿;今天,还是因为教师,我再次提起野猪殿。在这里,我曾经看到山区师资力量的青黄不接;在这里,我又看到了大山里的青春担当。
野猪殿的全称,是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。2016年3月22日,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位于都庞岭余脉莽莽群山中的山村,采访40年如一日坚守大山讲台的野猪殿小学老师李祖清。
李祖清生长在野猪殿村,19岁起在这片大山里教书。1981年,他在一次家访归途中被毒蛇咬伤右脚,落下残疾。此后,他戴上假肢,回到讲台上,凭着一条健全的腿几乎走遍了野猪殿村每一个教学点,年复一年守护着大山孩子的求学梦。
2016年3月22日,我采访时,李祖清老师已经61岁。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愿意到此教书,他接受返聘,重返讲台。每天,他戴着一边已经裂开的老花镜,站在讲台上授课,一如过去兢兢业业的40年。
当时,野猪殿小学有两位老师,另一位是周运雄老师,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。由于李祖清老师右腿不便,到乡政府所在地领取学生营养餐食材的担子全部落在周运雄肩上。
2016年3月23日,一夜大雨,天还没有大亮,周运雄就骑上摩托车到25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领取学生营养餐食材,然后再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。由于山路颠簸,他到学校卸下物品时,装在纸箱里的鸡蛋被震坏了不少。由于鸡蛋按学生人数发放,为了让学生能足量吃上营养餐,周运雄便用自家鸡蛋来补充。当时,周运雄已经58岁,为了学生的营养餐,他每周至少要跑一个来回,风雨无阻。
2016年,我去了3次野猪殿,在敬佩老教师们无私奉献的同时,也为乡村教师人才后继问题感到忧虑。今年3月27日,我又去了野猪殿,曾经的担忧有了新希望——当年退休重返讲台的“单腿教师”李祖清有了接班人。
接班人是1998年出生的赵艳老师。生长在野猪殿的赵艳,小学曾就读于野猪殿小学,李祖清是她的老师。2020年,赵艳怀揣大学毕业证书,回到她曾经放飞梦想的校园,像李祖清当年教她一样,向大山里的孩子们传道授业。
这次野猪殿之行,我还见到了“85后”教师李清东。2021年9月,大学本科毕业的李清东来到野猪殿小学,成为一名老师。他家在距学校约50公里的灌阳县观音阁乡,路途较远,平时住在学校里,周末和节假日才回家。与2016年相比,我看到了大山教育的新活力、新希望。
2012年至今,我走进广西20多个县130多所大山学校,用7万多张照片陆续记录了300多名老师的工作与生活。令人欣慰的是,12年间,我不但见证了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讲台,还看到了越来越多“80后”“90后”老师走进大山,奉献青春的力量。
生长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的赖丁来,2011年来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小寨村。2012年,这名1985年出生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通过考试成为龙脊镇小寨希望小学老师,至今仍然坚守在讲台上。
1988年出生的蓝巧春,大学毕业后曾在南宁工作。听到家乡招聘教师后,她赶紧报名考试,到大山里的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琴棋小学当老师。由于有学生寄宿学校,她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,还要给他们做饭,照顾起居。
1989年出生的卢秀芬,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医院工作。2018年,她选择到距县城3个多小时车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更范教学点当老师。由于离家遥远,除了小长假,卢秀芬都住在学校里,每天给学生上课,为他们做营养午餐。
“这个问题能理解吗?”“还有不明白的吗?”“很好,很好!”……杨彩港老师站在讲台上,一道题接着一道题给学生讲解。
这是今年6月20日我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布功教学点采访时,这里唯一的老师杨彩港给学生上课的情景。1997年出生的杨彩港,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独峒镇大山里当老师。
布功教学点距离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。我到访时,广西正遭受强降雨袭击。杨彩港开着车,在被暴雨冲刷得坑洼不平的路上艰难前行,平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,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,等她把车开到教学点停下,大家都说这是辆“车坚强”。
杨彩港家住三江县城,她的孩子还很小,这样的路她每天要走一个来回。早上,她从县城开着“车坚强”到教学点给学生上课,放学后又驱车回家,风雨无阻。
野猪殿小学的赵艳也有一辆“车坚强”,那是一辆电动自行车。每天早上,她从3公里外的家里,骑着这辆“车坚强”沿着弯弯的山路,穿越树林,穿过村庄,到学校给学生上课,放学了又骑车回家,只为了这片大山的琅琅书声。
“自己淋过雨,所以想帮别人撑伞。”
这是赵艳返回大山教书的理由。作为大山走出去的大学生,她深知孩子实现梦想的艰辛,当得知养育自己的大山缺乏老师,她选择了回来。
赵艳说,自己要做一名“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”的人类灵魂工程师,用自己所学“架桥铺路”,引领更多孩子走出大山,走向更加广阔、更加美好的世界。
这是赵艳的心声,更是许许多多有志于大山教育的年轻教师的青春使命与担当。
记者:陆波岸